在知乎上搜索关键词「父母的语言暴力」,发现很多在父母「吼叫式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答主,要么一直心怀恐惧,要么畏首畏尾,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。有几条回答让我印象深刻:

她说:我自知我妈语言暴力的可怕,但更可怕的是,我发现自己潜移默化的学会了她的语言习惯,无意识的时候也会把情绪带到话语里,一字一句都在伤人.......我知道这样下去只会把爱的人推得越来越远,可我难以自控。

还有人说:

因为这样,所以我自卑敏感,别人一句话都能刺痛我,喜怒无常,对别人防备心很重,只要伤害过我的人,永远别想再接近我。"

很明显的,因为父母的语言暴力,这些孩子没办法像别人一样阳光健康地生活!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,虽然大多数父母不会上升到「语言暴力」的程度,但是往往很多人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,并不知道怎么样是正确的,所以最后往往就只剩下了吼叫和沉默。

那我们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,如何拒绝吼叫,跟孩子有效沟通。

一、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

很多父母总会觉得孩子还小,所以所有的事情都习惯替她决定,穿什么样的衣服,上什么样的补习班,交什么样的朋友,都是父母决定好,久而久之,孩子就失去了表达自己的「权力,甚至不愿意去跟父母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。

在我们家,两个孩子一直都被我认为是两个独立的人,所以从小,一些小事,比如晚饭吃什么,周末去哪里玩,我都是尊重他们的意见。前一阵,兔兔为了给自己的小兔子玩具过生日,希望全家跟她一起吃一天萝卜,萝卜汤,萝卜丸子,萝卜丝,那天我们一家三顿都吃了萝卜,但是我没觉得有什么问题。

从小到大,我们几乎很少去干预兔兔的决定,只要她的决定不是完全错误的,跑偏的,那我们就会尊重她,并且跟她一起实现。我相信未来,她会面临更多的人生抉择,但是她一定有能力去为自己每个决定负责。

所以,我今天讲的第一点就是,把表达的机会还给孩子。孩子往往并不像你想的那样什么都不懂,她会有自己的需求,而这些需求能不能表达,怎么样表达,怎么样实现,都关系到以后她能成长成什么样的性格,同时,这也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!

二、不要说教,只要倾听

我们先来看几句话,「这回你知道了吧」「看我早就说过」「你应该这样做」,这些话是不是似曾相识。大家不要紧张,这是我们传统教育的后遗症。

我们先来看,甲骨文「教」字的写法,它的右边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教鞭(攴);左下方是一个「子」字,表示小孩,「子」上是两个交叉符号(爻),表示鞭打的痕迹;整个字形「教」就是一个人手持教鞭在教育小孩。所以大家看,在传统教育中,「教」从来都是一件严厉的事情,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,总是很容易一个不小心就流露出了,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。

那我们要怎么避免这种状况呢?很简单,我们换一种情景,你还记得自己和闺蜜聊天时的那种心情吗?其实不一定要别人帮我们解决问题,只是纯聊天而已。那同样的道理,跟孩子聊天也要抱着朋友的心态,对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,多询问、少评论,多说「你」,少说「我」,就很容易让话题源源不绝继续下去。

比如你问孩子,今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啊?挺好的。好多家长到了这里就不知道怎么往下聊了,但其实你不用像例行公事一样问这么大的问题,完全可以从小处入手,

「你今天在学校上了哪些课?」

「语文,数学。」

「喔!那语文课今天教什么?」

「教古诗啊!今天李老师来代课,我好喜欢李老师。」

你看,话题就这么打开了。

杨绛曾在《回忆我的父亲》一文中提到与父母的关系。她说:「我的父母好像我的老朋友,他们谈的话真多。过去的、当前的,有关自己的、有关亲戚朋友的,可笑的、可恨的、可气的,两个人一生的对话好像一条长河。」对于孩子来说,说出心中的话对他们来说,是很大的疏解及快乐,其实很多孩子很渴望聊天,却经常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的大人,所以父母一定要做那个会倾听的人。

三、不要「否定」,只要「同理」

大人跟孩子聊天,很容易发生的一个状况,就是大人常常喜欢否定孩子的感受。比方说,当孩子说:我感觉我今天过得不开心。

家长说:小孩子家家的,你有啥不开心的,你就好好学习就行。

再比如孩子说:作文课无聊死了。

家长:你不好好学当然无聊了,你知道高考的时候作文占多少分么,60 分,从今天开始每天一篇日记,锻炼写作文的能力就不无聊了。

家长要像这么聊天的话,那估计这天就没法聊了。大家发现问题在哪没?在这两个场景里,家长全程都在否定孩子,孩子一开口家长就怼回去了,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杠精。那有的家长可能说了,我都是为了孩子,那孩子说的是错的,我还不能反驳他了?并不是这样,只是方法需要换一个。

比较好的方式是:

「作文课很无聊啊,为什么觉得无聊啊?」

「因为今天讲议论文,但是我比较喜欢记叙文,所以不太喜欢今天的课。」

你看,到这里,你会发现,并不是孩子不好好学才觉得无聊,而仅仅是不喜欢议论文。那知道了这个信息,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孩子的问题了。

保持中立的语调、同理感受他的感受,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,了解他的需求,进而帮助他解决困境。事实上,孩子当下需要的不是「否定」他的心情的对话,而是「了解」他心情的对话。

四、学会道歉

在很多传统观念里,父母向孩子道歉被认为是一种示弱的行为,会削弱父母的权威,降低自己的地位,担心以后在孩子面前没有说话威严。

心理学家艾莉卡·蕾丝切尔说过:「优质的父母知道,道歉不会削弱他们作为父母的权威,它是一种自信、正直和有担当的表现。」

经典的韩剧《请回答 1998》大家都看过吧,里面最催泪的一个片段,是德善爸爸向德善道歉,他说:「爸爸妈妈对不住你,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,很多事情不知道,请女儿你多体谅。」这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「对不起」,却是在向孩子表达:爸爸妈妈理解你的感受,很抱歉我们伤害了你,但我们是真的爱你。

对于这样坦然的父母,没有哪个孩子还会去和父母斤斤计较。孩子想要的只不过是父母平等对待自己的一个态度。适当服软,学会道歉,是一场父母与子女的相互成长。

心理学上有个词叫「南风效应」:北风和南风比威力,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。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,行人因为害怕寒冷,所以裹紧了大衣;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,行人觉得很温暖,便解开了大衣。教育孩子也是一样:请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,润物于无声!记住,吼叫是一种放肆,但是爱的教育需要克制。

如何领取资料

马上微信扫一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公众号:塔塔拆解

后台回复:220813
领取抖音短视频运营资料一份(价值1980元)

资料为公众号后台自动回复,如果没有收到回复,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,但不能实时回复,请谅解!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